365体育投注

图片
365体育投注印发365体育投注市信州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字体:?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集团公司、管委会、各人民团体:

《信州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365体育投注市信州区人民政府

2023615

(此件主动公开)

州区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时期全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据国务院、省、市《365体育投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精神和《信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365体育投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到六个走前列,着力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着力促进残疾人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奋力开启残疾人事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力保障全区广大残疾人走向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信州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为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解决好残疾人各方面的利益问题,激发残疾人融入社会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统筹协调。将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注重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协同作用。坚持残健融合发展,既尽力而为、积极回应残疾人群众所需,又量力而行、充分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

三、主要目标

2025年,有效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残疾人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普惠+特惠残疾人基本保障,打造更加健全的专业化、精准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切实维护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充实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

实施残疾人社会保障提升行动。不断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认真做好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残疾人供养工作。

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残疾人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和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新方式、新项目、新业态,培育一批立足本地、兼顾残疾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打造一批残疾人阳光助残就业创业基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帮扶和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逐步在全区形成多层次、多梯次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新格局。

实施残疾人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按照学段衔接优化、医教康教结合、资源配置均衡的融合教育思路,坚持普通教育优先,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的方式,将残疾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教育,同时探索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探索建立校企共建形式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促进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提档升级。逐步形成公办、民办结合,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合理搭配的特殊教育体系。

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行动。以精准康复为核心落实残疾医疗康复保障和残疾人康复专项保障政策,实施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积极开展残疾预防,促进早期干预、医疗康复、专业机构康复、社区康复、互助康复与家庭康复相互衔接,统筹构建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指导为基础、家庭康复训练为依托的相互衔接、多元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实施残疾人文体融合提升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残疾人文化周五个一文化进家庭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加强残疾人基层文化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增强残疾人精神力量。立足365体育投注地方文化特色,加强文化助残志愿服务鼓励开展各类残疾人体育活动,增设适合残疾人特点的体育运动健身点,为残疾人在社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发展特殊艺术,发掘与培育体育苗子和特殊艺术人才

实施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提升行动。贯彻落实国家《无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江西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全区规划建设总体布局,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推进开展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社区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开展城镇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行动,至少打造1个无障碍建设示范点。成立无障碍环境建设义务监督员队伍。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体验活动,促进无障碍理念培育。大力推进精准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探索研究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加快推进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信息无障碍。

五、主要举措

完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1.以防返贫机制为突破口,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帮扶政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监测和帮扶范围。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将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依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持续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小额信贷工作。依法保障农村残疾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帮助残疾人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低收入残疾人家庭采取土地托管或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参与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家庭资产增值增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残助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协调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强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持续做好低收入残疾人志智双扶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表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残疾人典型。统筹推进城镇困难残疾人解困脱困工作。

2.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经申请,可将低收入家庭中的一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参照单人户标准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健全与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按照民政部《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医疗救助水平,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与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强临时救助工作,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做好对困难残疾人的应急性、临时性救助。按照先救助、后甄别的原则,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残疾人提供医疗、生活、寻亲等救助服务。

3.加快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以专业化服务、多元化运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做好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步伐。整合利用养老机构、医疗康复机构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等各类资源,开展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积极拓展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照护等多种形式托养服务,开发上门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咨询文体健身等专业服务项目,满足残疾人多样化托养服务需求,对提供服务的机构、组织和个人给予服务补助。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进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社会化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委托营运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365体育投注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庇护机构的运营与管理。健全残疾人托养庇护评估监管体系,开展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和行业指导,实现评估结果与资金补助挂钩,以标准化推动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专业化、精细化。

4.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范围。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落实政府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为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月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落实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帮助残疾人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探索为在公益性岗位任职和在残疾人托养机构入托的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逐步完善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障措施。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就业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保障就业残疾人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加强工伤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补充养老等商业保险。

5.落实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推动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残疾人,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延伸至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落实残疾孤儿和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制度参照特困失能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推动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落实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伤残优待政策。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残疾军人伤残民警残疾评定标准与国家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标准合理衔接帮助残疾军人、伤残民警优先享受扶残助残政策待遇、普惠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按规定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暖优惠补贴政策和持证残疾人通讯资费减半优惠政策。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政策。

6.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应改尽改。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在原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不低于2000元标准增加补助资金。保障城镇残疾人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对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统筹考虑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

重点推进事项一:残疾人社会保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对接共享,强化监测预警响应,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易返贫致贫监测范围,并重点进行跟踪走访,因人因户落实帮扶措施。

兜底保障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基本生活。继续实施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按照居家照护和日间照料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机构托养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落实服务补贴,整合利用养老、残疾人服务设施等资源增强机构托养供给能力,加大居家照护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服务监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实现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全覆盖。

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并落实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保边缘家庭和其他困难残疾人,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延伸至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水平

1.落实残疾人就业权益。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办法》和《江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等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法规,积极落实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制度。督促各类用人单位严格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纳等法律义务,将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列入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依法纳入本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加强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首次自主就业创业的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低保待遇延退3年。

2.依法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贯彻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持续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率先安置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到2025年,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编制50以上的党政机关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编制67以上的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就业。规范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审并实现全国联网认证,按照相关规定将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失信行为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全面推行企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

3.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推动全区盲人医疗按摩水平,盲人医疗按摩事业做到全市前列,鼓励公立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置盲人医疗按摩室,吸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落实新修订的《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扶持盲人按摩业发展,鼓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吸纳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规范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资格认定管理办法,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优先采购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加强在岗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支持非营利性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持续发展。加大对各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支持保障力度。

4.扶持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在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社会保险、金融信贷等方面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残疾人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就业。结合红色资源、绿色资源和古色文化旅游资源,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等项目。鼓励各地积极开发残疾人非物质遗产传承项目的培训。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机构+就业融合教育模式,鼓励特殊教育机构采取创新机制,多途径提高残疾学生就业率。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考核优秀的可按程序再次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扶持农村阳光助残就业创业基地。支持手工制作等残疾妇女就业创业项目。推广残疾人支持性就业项目,扶持有意愿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的社会机构,帮助智力、精神残疾人实现融合就业。扶持残疾人亲属就业创业,帮助康复儿童、托养残疾人陪同亲属就业,实现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1人就业。

5.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技能。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1-2025》,帮助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得到相应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继续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人非遗传承、传统工艺培训,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技能大师工匠建立工作室。加大新就业形态项目培训。依托区域内现有的产业园、高校、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建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建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实习见习和就业创业示范服务平台。

重点推进事项二:残疾人就业服务

1.落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编制50以上区内党政机关,编制67以上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除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2025年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

2.培育农村残疾人创业就业帮扶基地。依托农村双创基地、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阳光助残就业基地,带动残疾就业基地,带动残疾人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3.建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依托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社会资源,建设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残疾人搭建开放式、可复制的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实习见习和创业指导等服务。

4.扶持盲人按摩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盲人按摩业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协调和推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纳一批优秀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

5.支持残疾人新形态新方式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与新业态新模式的有机融合,鼓励和帮助残疾人通过网络直播、居家电商、物流快递、小店经济等新的方式和形态就业创业。

6.积极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地方设立的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社会救助协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

社区服务人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

推广融合教育,提升残疾人特殊教育水平

1.构建合理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江西省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做好控辍保学。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作用,落实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科学教育安置,规范送教上门工作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提升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合办、联办等形式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以义务教育为重点,推动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高等教育延伸,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支持符合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单独设立特教班、特教幼儿园、特教学校开展特殊教育。探索医教、康教相结合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鼓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对残疾儿童开展规范的学前教育。着重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使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的残疾青少年均能接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民办教学机构创办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院校

2.强化坚实高效的特殊教育保障。继续对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融合,建立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互相支撑的发展机制,为残疾学生提供辅助器具、特殊学习用品、康复训练和无障碍等支持服务,满足残疾学生融合教育多样化需求。落实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对在籍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幼儿予以资助,优先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加大残疾人学生助学补助力度,对我区户籍考取了高等教育院校的残疾人考生提供一定的新生入学助学金。认真落实《江西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办法修订》。支持残疾毕业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加强特殊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评估。鼓励有条件的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听力残疾幼儿学习国家通用手语的试点,促进融合教育学校设立手语兴趣课。

3.追求融合科学的特殊教育质量。根据残疾学生规模、类型、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发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开展残疾人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和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遴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推行新课标教材,改革教学教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科学设置残疾学生课程,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标准按特殊教育学校执行。探索推进特殊教育学校15年一贯制办学,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本地残疾人数量及需要设置高中教育部。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养方式,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素质。落实特殊教育师生比配备标准,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要配备专职特殊教育教师。提高特教教师薪酬待遇,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中给予适当倾斜。

重点推进事项三:残疾人教育

1.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鼓励普通幼儿园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幼儿,按规定对残疾儿童接受学前育予以资助。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开展学前康复教育,有条件的镇街道建立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机构。

2.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支持普通中高等职业院校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支持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中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及培训予以扶持,落实不低于5%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

3.推广融合教育。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建设,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应设置随班就读区域资源中心或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设备。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普通幼儿教育机构应当接收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实施融合教育。

4.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和融合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推行特殊教育教师从业资格证书。支持高校残疾毕业生从事特殊教育事业。

健全服务体系,确保残疾人康复精准高效

1.优化残疾预防工作机制。积极贯彻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结合残疾预防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残疾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和能力。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开展重大慢性病预防干预和早诊早治,减少慢性病致残。关注残疾人心理健康,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严格落实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织密产前诊断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以0-6岁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为重点,及时发现疑似残疾人,适时开展康复服务加大残疾预防信息监测,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健全残疾预防联动机制,压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与机制。

2.构建立体多元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支付管理,落实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政策,使医疗康复更广、更好地惠及残疾人。按规定做好城乡居民重性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参保患者门诊保障工作。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确保0-9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到2023年实现全覆盖。落实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促进残疾人康复机构健康发展,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依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机构,构建残疾人康复网络体系,加强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开设康复医疗门诊,建立医疗机构与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准入、协议管理、动态退出机制,引导和激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我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总量、均量、质量三量齐升,打造信州残疾人康复工作品牌。

3.着力提高残疾人精准康复专业化水平。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康复专业化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订单制的培养方式,积极引进康复专业人才。加大机构康复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形成逐级培训和滚动培训常态机制,所有在岗及新进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规范化培训;积极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正规化建设一批社区康复站,有效开展康复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等社区康复工作。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康复需求调查、评估,增加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供给。精准抓好重点康复项目,围绕残疾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精准施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救助服务,针对孤残儿童实施福康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康复服务项目。推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推动镇街道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细致化、精确化做好残疾人健康服务管理,逐步拓展残疾人健康管理覆盖范围,满足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针对残疾人普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家庭医生服务愿签尽签,将基本康复服务充实到签约基础服务内容之中,签约家庭医生为残疾人提供健康咨询、医疗康复、心理干预、训练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根据残疾人群体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精心优化服务流程,动态而精准地调整目录清单,认真落实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政策,推进康复辅具进机构、到社区、入家庭,确保到2025年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达到85%

重点推进事项四:残疾人健康和康复服务

1.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康复需求调查、评估,为残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针对特困残疾人和孤残儿童实施福康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等康复服务项目。

2.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应助全助。

3.开展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提供补贴,到2025年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达到85%

4.推进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服药指导、社区康复、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技能培训、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

5.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贯彻落实《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推动各地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一批社区康复站,有效开展康复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等社区康复工作。

加强文体建设,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

1.努力推动残疾人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到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整体规划之中。持续改善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设施与环境,提高覆盖面、参与度和融合度,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应充分考虑残疾人参与的便利性。鼓励电视等媒体开播通用手语栏目,依托网络视听媒体开设残疾人文化宣传专题栏目;推进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打造残疾人社区文化圈,创建残健融合文化服务示范中心。在残疾人日常活动的社区范围内,就近、就便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周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基层残疾人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加强特殊艺术项目和人才队伍的挖掘培养工作,提高特殊艺术水平,打造残疾人艺术精品。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组织残疾人文艺小分队进乡村、进机构、进学校演出节目。鼓励残疾人参与艺术创作,培育一批本地残疾人艺术人才,打造具有我区地方特色的特殊艺术品牌。适时举办全区残疾人文艺汇演活动,挖掘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各级赛事和交流活动,充分展示我区残疾人风采;积极扶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残疾人文化创业平台,支持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育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将残疾人体育纳入到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创建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适宜的器材器械。社区、福利机构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基层单位,要利用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残疾人喜闻乐见、残健融合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向不易出户或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开展三进提供服务。加大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赛事或活动。大力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建立健全我区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培养和输送机制,持续输出优秀体育人才,为我区残疾人运动员更高更快发展创造条件。

重点推进事项五: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

1.开展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项目。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五个一”(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基层文化设施,增添必备的文化设备。

2.发展特殊艺术。鼓励残疾人参与艺术创作,支持残疾儿童少年艺术教育。

3.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项目和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健康体育广泛开展。设立残疾人自强康复健身示范点,培养残疾人康复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组织参加残疾人健身周”“全国特奥日等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

以打造畅通环境为依托,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1.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推进落实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365体育投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推动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江西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办法》《江西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到八五普法重点任务,加强全媒体普法宣传力度。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调研,支持各级检察机关开展无障碍环境公益诉讼。

2.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残疾人学法用法普法宣传活动,增加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区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发挥“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和网络信访平台作用,坚决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维护应急处置机制。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严肃查处强迫残疾人劳动、不依法与残疾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支持365体育投注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并提供履职便利。

3.加强公共卫生事件中残疾人权益保障。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加强对残疾人的保护,积极与应急管理部门协商在制定和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时,考虑残疾人群体的特殊应急需求。发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时加配字幕。优化应急场所的无障碍环境,设置语音、字幕等信息提示装置,配置无障碍设施设备加强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残疾人应急科普宣传,引导残疾人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推进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江西省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推进新建设施严格执行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在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居住社区建设中探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社区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等加快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水平,积极推广无障碍公共厕所。探索传统无障碍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加强无障碍监督,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5.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将信息无障碍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推广便利普惠的针对听障人士的无障碍通话服务——“畅听王卡的普及工作,加快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推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普及。鼓励电视台适时播放无声电影或者手语播报节目。在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手之声视频手语翻译服务。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立完善盲人阅览室配备盲文图书及阅读设备,推广听障残疾人无障碍信息交流产品。

重点推进事项六:无障碍建设

1.推广道路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和大型居住区人行通道配备无障碍设施,人行横道交通信

号灯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

2.推动乡村旅游民宿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无障碍建设。

3.推进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建设。加快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信息无障碍。

升级智能助残,实现数字融通精准服务

1.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和平台建设。依托数字社会系统和中国残联业务平台逐步完善残疾人基层治理端和公共服务端建设。聚合残联各业务系统数据,完善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主动对接区大数据中心,建立残疾人工作数据库,畅通涉残数据的收集、交换和共享渠道,提升数据时效性、完整性和精准度。推进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开展残疾人大数据的基础建设、精确分析和研究应用为残疾人事业科学决策、高效管理与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加快推进与行业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共用进程。强化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及数据共享交换,精准分析残疾人需求。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残疾人公共服务,推进助残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残疾人群体精细化服务,助力残疾人迈入数字服务新时代,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共建共享的数字残联服务品牌。打破信息壁垒,打通信息障碍,依托我区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网和赣服通、赣政通平台,加快助残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的融通融合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优化办事程序,加强数据跑腿,全面推进助残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逐步设立一系列省内通办一网通办一次跑等智能化残疾人网上服务事项。

以筑牢阵地网络为支撑,不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后劲

1.将残联改革推向深水区。全力推进五型残联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残联组织权力下放、重心下沉、服务前移,不断优化残联组织所属事业单位助残职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加强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实现全覆盖。选优配齐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提高专职委员待遇,加强专职委员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业、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媒体组织推动建立残疾人协会或残疾人小组。

2.织密织牢残疾人服务网络。实施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纳入到区、镇街道政府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村委会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提高残疾人服务资源覆盖面,城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区级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服务,引导鼓励城镇残疾人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镇街道社区为残疾人服务提供场地保障,各级各类文体中心场、站应配备残疾人专用器械。镇街道、有条件的村社区普遍建立残疾人之家等服务机构,其他村委会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推行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便利化服务。常态化开展残疾人服务与需求状况调查。

3.提升社会助残服务能力。加快组建助残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阳光助残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助残志愿服务规范化建设,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登记、褒扬激励等制度推进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点)。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在城乡社区有序开展助残服务。

4.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专兼挂等多种方式增强残疾人工作力量。加大各级残联残疾人干部、年轻干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残联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各级残联干部的监督力度。全区残疾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践行好干部标准,恪守职业道德,加强思想修养,提高专业素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5.加强残联专门协会建设。全面建立残疾人五大专门协会。完善专门协会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经费、场地、人员等保障措施,充分发挥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维权、监督作用

6.推进助残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建设,加强康复、托养等残疾人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落实残疾人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机制。对新建民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给予支持,将政府投资建设的残疾人服务设施无偿或低价提供给公益性普惠性残疾人服务机构使用。积极推进公办精神卫生福利、医疗康复、养老、托养、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对接、场地共用、资源共享与合作。

六、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确保365体育投注:总书记365体育投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为全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365体育投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解决(本镇街)残疾人事业重大问题,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制定专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制,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残疾人工作职责,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引导和协调社会各界参规划的具体实施和执行,为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经费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政府要建立完善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加大财政对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按照支出责任合理统筹安排经费,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同时落实残疾人事业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彩票公益金对残疾人民生保障的投入,各地应当在每年本级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专项用于残疾人事业。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使用与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扩大影响力和助残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鼓励365体育投注社会资金参与残疾人事业,形成政府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格局;加强残疾人事业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管理,强化流程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开展监测评估,确保规划全面落实。各镇街各部门要按区政府下达的规划,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实际有序推进残疾人相关工作。建立完善规划评估体系,强化规划配套政策综合研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督查、监测和跟踪问效,加强事前风险评估、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评估监督;开展规划执行的年度监测、中期和期末检查、考核评估,有关部门将组织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有效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